时光机7种

时光机7种

作者:老喻

一、我们被一个广泛的悖论困扰着:这个世界上的机会越来越少。

30年前倒买倒卖就好了,20年前搞块地就好了,10年前做互联网就好了,去年买英伟达的股票就好了,上个月买特斯拉就好了……

这种懊恼将作为人类文化持久延续下去,很容易推论:现在存在某个巨大的机会,是被10年后的人们艳羡不已的。

时光不可逆所构建的不确定性,令世界无比奇妙。但人们从未放弃预测未来,或是为了对抗恐惧感,或是为了获取“先人一步”的优势。

我们心底都期待搭乘一部时光穿梭机。

二、2011年,妈妈来到加拿大,我打算在后院开一块菜地,为她陌生的异国生活添点儿乐子。可当时正准备换个house,极可能刚播种,这房子已易主,何况开菜地要铲掉大片草地,影响卖房。于是作罢。–谁知要换的房子,最后关头没谈成,种地的时间又错过了。

如此拖了两年,想想还是应该有菜地,刚要动手,(2013年)我们又在另外一处买了地打算自建,这房子要卖掉,再次停下。–世事难料,因移民政策变化,房子整整卖了两年。妈妈天天在后院看着不能吃不能动的绿草发呆。

好容易2015年夏天,房子卖掉了。但那要新建的房子,因老外设计师过于从容的进度,最快要两年方能完工。房子买主愿意让我们返租两年,这意味着:我们要住到2017年。
假如当初开了那个菜地,该有多好。整整6年,我们都可以吃上妈妈亲手种的青菜、黄瓜、西红柿、豆角、韭菜、土豆,还有四季不断的葱、香菜、枸杞叶,妈妈也能在他乡的劳作中驱散无聊,舒展筋骨。

于是昨晚我坐上时光穿梭机,溜回6年前告诉自己:伙计,不管你信不信,你要在这里住上好一阵子,赶紧把菜地开了吧。

幸好,现实是,2011年的夏天,即使知道大概率会换房子,我仍毫不犹豫地铲掉了漂亮的草坪,我还在菜地两头种了两棵樱桃树。因为让妈妈开心,以及种地、栽树这类事情,永远都不嫌早(极可能是我穿越回去教诲自己的),不能等。在这几年计划外的居住期里,妈妈变戏法般耕耘着小菜地,樱桃树开花结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采摘。

三、所谓宿命论是这样的:你无法改变未来,因为你的改变也是未来的一部分。

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在1980年代提出有关时间悖论的规则: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

此原则指出:

只有事件属前后一致的因果循环才能出现,矛盾的则不能。

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历史的进程。

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基本含义为: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

看看遍布于各类文艺作品的结构:

A君回到过去调查一场有名火灾事故的起因。本来火灾不会发生,不过A君回到该段时间,在未发生火灾时的现场碰跌了一个火水灯,导致火灾。A君回到过去调查一场有名火灾事故,却成为火灾的起因。

当哈利.波特看到一个形体救了他和天狼星,就断定那是他死去的父亲,直到他和妙丽进行时光旅行才了解原来那个拯救他和天狼星的形体就是他自己。

李淳风预知武后将称帝,并告知唐太宗无法强求改变,否则会有不能预计的后果。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

在一篇论文中,霍金用隐喻的说法来阐释物理定律不允许宏观尺度的时间旅行,由此避免时间悖论。他认为:“似乎有一个时序保护机制,防止封闭类时曲线的生成,从历史学家手上保护了宇宙的安全。”

四、若能穿越时光,你会做什么?杀死某人祖父?去某人幼儿园泡她?–当然是去买股票!于是,他揣着全部钞票,上路也!哇,苹果才5块!回来卖570!…back,钱呢?问上帝。答:你的钱拿回去买股票了呀。问:但我回来卖了股票。答:但你现在的钱全拿回去了呀。问:但我炒股赚了更多呀。答:但你都拿回去了呀…

五、统计学告诉我们,森林火灾次数、新生婴儿数量、晴朗的天数、每年犯罪量,都会在某个区间,以曲线的形式波动。那么,“宿命论的体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吗?”

凯特勒在1836年的信中说:“道德秩序落入了统计学的领域……对那些相对人性完美性的人来说,是令人丧气的实施。似乎自由意志仅在理论中存在。”

例如,某城市按照统计规律,每年有100个人自杀。“每个居民具有不自杀的自由,就不能成立。”听起来,好像当年选右派般,总有一些不幸的人,要被抽去自杀。

做个假设,假如我们可以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阻止这100个人自杀,会将该城市的自杀率降低为零吗?

我猜不能。当你挽救了这100个人(假如上帝允许的话),上帝仍然在扔骰子,大的社会定律还在起作用(假设城市的人口不是那么少),可能有另外好几十人(或少或多)仍会自杀。

对于统计宿命论,就犯罪而言,凯特勒写道:

“是社会制造了罪恶;有罪的人仅仅是执行罪恶的工具。绞刑架上的牺牲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的赎罪牺牲品。他的罪恶便是他发觉自己身在此情此景之中的结果。”

所以,假如你可以穿梭回去拯救自杀者或者降低犯罪率,你要做的不是(可能无用)的定点打击,而是去探寻本质原因。如安热维尔所言:“通过修正建制或行政实践,人们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犯罪率下降。”

让我进一步假设,你这辈子里干的那几件主要蠢事,就像一个城市某个概率的犯罪数量。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即使你选择了人生中那些决定性的转折点,如某次考试,选择专业,决定跟哪个老板混,和谁结婚……就像定点找到了犯罪者,并且(如同阻止犯罪者那样)重新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你此生的命运可能依然无法改变。因为你自身的系统结构,决定了你的无数个其它的行为方式,推动你遵循大数定律,奔向那无法扭转的宿命。

这便是为什么那些大奖得主的命运常常是悲催的。即使你可以回到过去,在网易股价最低时All in,一直拿到涨1000倍,你仍然可能在2015年的股灾中,因为使用杠杆,赔掉一切。

六、即使有时光穿梭的机器,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也不是回到过去甩了男友换掉老板,而是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而调整自身行为方式这件事情,无需时光穿梭,现在也可以做。

关于接班人,巴菲特说他寻找的是有良好投资记录的聪明人。但,他更看重的是他们“如何挥杆”,即:更看重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过往业绩好,可能只是运气,若行为方式不稳健可靠,一个黑天鹅足以毁掉一切。

巴菲特说,他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善于管理应对风险的人士:“我们需要一位天生(genetically)能够程序化地(programmed)识别并避免各种严重风险的人士。”这两个关键词,一个先天,一个后天。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鸡汤真理,应该修正为:性格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命运。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找到你。”——这是Eric在《大教堂与集市》一文中给出的一条经验。

我个人觉得性格接近于天生,而行为方式则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塞内加说: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上帝在设计一个人的命运时,既有宿命式的安排,又留了一个DIY的口子: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知错就改,比穿梭回去改某个大错更有意义。

让时光站在你的这一边。

可说起来容易的事情总是很难做到。我们更多如爱因斯坦对“精神错乱”的定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作同一件事,而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七、《记录狂》:从前,有个人过了非常快乐的一天。很幸运的是,他还用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下了这24小时。第二天,他从头到尾看了录像,重温了无法复制的昨日的快乐。同时,他还记录了自己看录像时快乐的一整天。第三天,他开始看第二天的录像,依然用摄像机记录……就这样,他渡过了快乐的一生。

八、会不会太晚了?

幸好给妈妈开辟菜地时我没这么想。

巴菲特是很晚才有很多钱。巴菲特99%的财富是在50岁生日之后赚到的,95%是60岁以后赚到的。

十五年前买房、十年前搞互联网当然好,但会不会过十年再看今天,也有类似的机会擦肩而过?

人们不断懊恼,但却放弃掉当下。懊恼应该列为七宗罪之首,其带来的伤害最隐蔽。

罗·赫里克说:命运三女神等待着每一个罪恶;大姐是恐惧,二姐是耻辱,老三是内疚。

为理查德·布兰森工作的人提及,他从不在事后批评员工。

没有安全感,令我们失去未来。焦虑,总怕来不及,不够,没有安全感。妈妈总把冰箱塞得满满的但又舍不得吃,我们的血液里还流淌着饥饿的背影。

种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时光机之一:自证预言

方法:你、或者你身边的人觉得你要成为一个特牛(尽管现在看不出来)的人,好像有人在未来确认了这件事情后回来告诉你似的。

这是电影里常见的桥段:黑客帝国里的Neo,出埃及记摩西,救世主都不自知,身不由己地成为那个伟大的人,改变了自己乃至世界的命运。

一个颇有成就的朋友说: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老爸告诉我们“你可以更牛逼”。

自证预言(又称“自我应验预言”),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命名取自希腊神话,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的作品,每天对着说话,最后那座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著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著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

这个常见于成功学的理论真的有用吗?

1968年Rosenthal博士与Jacobson给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IQ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中将会飞跃成长。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因此,他们智商不见得比其余学生还高。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

科学家认为原因有可能是:

1.老师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这些”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
2.给了更多学习资料和让他们研究艰深的学习内容;
3.对于”高智商”学生的学习,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更多的反馈;
4.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机会。

所以,假如真的有时光机器,你穿越回去,最好的做法是骗自己说:你将来会很牛逼。

让自己和别人觉得自己牛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现实中,被认为牛逼的人越来越牛逼,因为资源会聚合过去。如同上面那所中学的“智商骗局”。–自己骗自己是有用的。骗不过去只好认命当傻逼了,反正看起来差不多。

时光机之二:时间机器

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如美国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进军中国、印度,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房地产领域的机会也大多如此,假如你能确认上海是远东的纽约,深圳是亚太的湾区。

全球化正在削弱这类时间机器的魔力,但仍然有效。

时光机之三:做对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这看起来是废话,却极难做到。

本质上,时光机是为了预测未来,降低不确定性。

做对的事情,大约有两种含义:

1、有些必然正确的事情,要毫不犹豫地全情投入。例如亲情(给妈妈开辟菜地,陪孩子玩儿),锻炼身体,阅读。任何时候做,都不会错,不会晚,不嫌多;
2、做那些你真正懂得的事情。

本质上而言,没人是靠预测来取胜的。那些早早买了茅台并坚持拿住的,大多是因为他们懂了。

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否则段永平无法持有网易到100多倍。因为真正看懂呢,巴菲特才能重仓IBM并忍受其跌了三、五年。

假如你看对了某件事情,时光并不计较你是否看准了时间。(做空股票例外)

知道一件事情注定会发生,比知道一件事情何时发生更重要。

时光机之四:资产配置

恕我这一条对仗不够工整哈。我来不及将其编译为另一种隐喻,所以干脆直接用投资语言,反正假如大家有时光穿梭能力,多半也会用于买彩票和股票。

投资组合管理工具:常用的主要有三种,即资产配置、择时和证券选择。伊博森和卡普兰总结道:“长期来看,基金投资收益的变化中大约90%可以归因于资产配置政策的变化。”

Burton Malkiel认为采取择时策略的投资者必须对经济、公司利润、利率甚至是影响证券市场的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预见能力。但是,很难用证据证明投资者是否具备这种非同寻常的能力。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传奇人物Swensen极力推崇资产配置,证券选择次之,而提示择时风险。

时光机之五:一步一步来

没谁知道时光为什么会被设计成这个样子。如此不可逆,如此均匀分布。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一度过得很消极。他写道:

解除这样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说:要预见到将来。就是说,不要将目光仅仅放在当下,而要从长远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这长期规划中的一段过程。
这也许是合乎逻辑的方法。然而,我采用的方法与此相反——我采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就是说,我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我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踏着造物主的时光刻度,一格一格地来,用另外一种方法破解了时光的密码,搭乘了时光的机器。

时光机之六:乐观

比尔.盖茨说马云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很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冒风险,抱着迫不及待的态度,想到就要去做。

乐观是最好的时光机器之一。

在《股市长线法宝》里,Jeremy Siegel考察了1802-2001年各种资产的投资收益,其中:

通胀16倍、黄金27倍、短期国债4800倍、长期国债19500倍、大盘股1030万倍。

乐观的投资,胜过黄金多少倍。

时光机之七:手割

手割是一个围棋概念,姑且以类比案例解释:

1985年,英特尔危机四伏,内存业务受到日本厂商的巨大冲击,领先地位岌岌可危。安迪.格鲁夫心底有个念头:退出内存业务,进军微型处理器市场。

难题在于,内存业务还挣钱,还有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的空间,价格可以比日本人贵一些。即使对手会用价格战死磕到底,也能磕上一阵子。

更大的困难是,假如退出内存市场,英特尔会有8000名员工受到影响。而且,微处理器市场前途不定,说不定也是死路一条。

这时,格鲁夫采用了手割法:

他问公司合伙创始人摩尔:如果我们二个人引退、新CEO上任,他会怎么办?摩尔不加思索地回答:他将退出内存业务。

关于股票:“如果未来的你回到现在,你还会买这只吗?”若回答是“不会”,那现在为什么不抛掉呢?因为沉没效应,人们心理上的重置成本格外高,理性人应克服心理障碍,重新出发。

手割法,是一种极有趣的思考工具。

30年后的你穿越时空来到当下,会做你眼下正在做的事情吗?

最后

大约读初一时,我的课本里被人夹了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大器晚成。

假如有机会遇见写纸条的同学,我会追问:说好的大器呢?现在够晚了吧!

也可能,是未来的我坐上了时光机器,去到32年前,悄悄地将一贴鸡血塞给自己。大器晚成?好吧,我等着到50岁,像巴菲特那样,人生另外99%的财富,快到碗里来!

宽客人生 wechat
关注公众号